近年來,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將社區便民服務標準化建設工作作為完善社區功能、推進社區治理和民生保障的重要內容,從增強本領、規范服務、方便群眾上下功夫,通過印發《奎文區社區便民服務標準化工作實施方案》,以“六有一能”(有場所、有人員、有制度、有網絡、有設備、有經費、能辦事)為基本要求,全力打造67個標準化社區便民服務站,深入推進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
規范場所設置 優化服務設施 統一場所設置,統一名稱標識。社區便民服務場所設置在便于群眾辦事的區域,場所內適當位置懸掛標識標牌,名稱統一為“XX社區便民服務站”,統一“社區便民服務站”匾牌規格,確定“奎文社區”標識。
奎文區整合利用現有的服務設施資源,三年打造67處標準化社區便民服務站。主要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等,加強政策指導,加大保障力度,進一步完善社區服務設施建設,為社區居民提供勞動就業、社區衛生等“一站式”基本公共服務和居家服務、日間照料等便民利民服務,滿足社區居民多層次、多元化的服務需求。同時針對當前社區規模大,服務有盲點等現狀,成立網格黨支部343個,開展“幸福匯·溫暖家”網格黨群服務驛站全覆蓋,完善“網格發現、社區呼叫、分級響應、協同處置”機制,提升快速反應、精準落實能力。
完善基礎設施。各社區便民服務站均配備必要的桌椅、電腦、打印機、復印機、電話、高拍儀、互聯網攝像頭等設施設備,有的大廳還配備了飲水機、休息椅、雨傘、WiFi、充電寶等便民服務設施,滿足開展便民服務需求。
規范事項標準 增強實施效能 規范事項進駐。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將能夠在社區受理、辦理的公共服務事項下沉到社區辦理,做到“能放必放、應放盡放”。將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且適合在社區辦理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民政服務、社會救助、衛生健康服務、就業創業服務、退役軍人事務、老年人優待、殘疾人幫扶、法律顧問及糾紛調解、出具有關證明等52項社區便民服務事項,納入社區便民服務站受理、辦理或幫辦代辦。
規范事項梳理。制定社區便民服務事項目錄清單,規范梳理了可在社區辦理(含幫辦代辦)的政務服務事項,實行動態化管理。
規范服務指南。梳理出的政務服務事項逐項編制辦事指南,明確事項名稱、辦事依據、辦理條件、申請材料、辦理時限、收費情況、辦件類型等基本內容,指導各社區根據便民服務清單制定服務流程,印制便民服務手冊,在服務場所顯著位置設置公開公示欄,及時公開事項清單、服務指南、工作制度等服務信息,最大限度給予居民優質便捷的服務。
強化網上服務 提升服務效率 加強網絡支撐。加強互聯網、電子政務外網等網絡建設,為在社區應用政務服務平臺,實現信息共享、業務協同,方便群眾在線查詢、申辦事項提供基礎支撐。
完善網上站點。依托省、市政務審批服務平臺,打造“省、市、區、街、居”五級貫通的社區“一窗受理”政務服務信息平臺,消除“信息孤島”,實現審批服務進社區,建立“一窗受理”工作機制和線上線下一體化運行管理制度。注重宣傳推廣,積極引導基層群眾通過網絡咨詢、辦理有關事項。
提高網辦能力。對具備網上辦理條件的政務服務事項,及時開通申辦入口,完善網絡運行業務流程,提高網上辦理深度,能夠通過網上辦理的服務事項不得要求群眾到現場辦理,能夠一次辦理的事項不得無故讓群眾反復跑,跑多次。
規范管理運行 提高服務質量 規范辦理模式。遵循“辦公場所最小化、服務空間最大化”理念,推行“客廳式辦公、親情化服務”模式,加強與群眾的溝通交流,為居民提供“零距離”的社區服務。在67個社區推行“一窗受理、綜合服務”。同時結合工作需求,規劃設置咨詢引導、窗口受理、后臺辦公、休息等待、自助服務、信息公開等功能區域,讓服務更加利民、貼心。
規范服務制度。實行“一次告知”,對群眾咨詢、申請、不符合條件或需要補齊補正材料的一次性告知。實行“限時辦結”,對程序簡便、可以當場辦結的,即來即辦、當場辦結;對不能當場辦結、需要審核審批的,在承諾時間內辦結。實行“幫辦代辦”,需要上級或其他部門審批的,以群眾自愿、主辦窗口負責為原則,在規定時限內免費幫助辦結;針對交通不便、居住分散和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積極開展上門辦理、免費代辦等綜合服務。
規范服務隊伍。連續兩年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專職社區工作者共計146人充實到社區一線,配齊配強社區便民服務工作力量。按照“就近、就熟”原則,將全區408名專職網格員納入幫辦代辦隊伍,將其打造成老百姓身邊的政務服務“貼身管家”,建立工作機制,推動資源下沉、凝聚合力“組團”服務,把公共服務、社會服務、市場服務、志愿服務精準投送到千家萬戶。
通過進一步加強社區便民服務標準化建設,為群眾提供干凈舒適的環境、功能齊全的設施、高效優質的服務,真正讓“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成為常態,有效提升社區工作效能,提高為民服務質量。
原標題:以“六有一能”為標準全力打造社區便民服務站
責任編輯:劉騰騰 標簽:社區,服務